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鑫诺联合举办第二期刑事辩护教授讲坛
鑫诺动态2025-09-30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刑事辩护教授讲坛第二期顺利举行。鑫诺执行合伙人刘建民律师参与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生等九十余人就当前重大刑事法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陈卫东教授是著名刑事法学家,现为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自1986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司法改革及律师制度研究,迄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数十部。2012年当选CCTV年度法治人物,被业界誉为中国刑事法治的“守夜人”。
陈卫东教授在本次活动中,发表了主题为“新时代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趋势与立法修改面向”的演讲。他指出,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完善不仅关乎律师职业群体的专业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水平和人权保障程度的提升。
在与谈环节,刘建民律师分享了他对新时代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刑事辩护制度是战略性和战术性动作,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并根据自己团队律师团队代理的一起再审申诉案件,讲解如何利用专业鉴定和辩护策略,证伪此前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从而启动了再审程序。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吴宏耀教授表示,应深入研究刑事辩护权利侵犯的救济、认罪认罚制度的改革、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辩护权利的体系化完善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王超教授指出,当前法官和检察官的职数有限,但律师的增长是不受限制的,刑事辩护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刑事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其业务量依然可观,尤其是在处理具有影响力的大案件时,其影响力和影响力会对律师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郑延谱教授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郑延谱教授指出,本次讲座展现了务实、踏实、切实的学术风格,对我国重大刑事法治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关注和回应,很多建议既具有促进法治文明、保障辩护权的重大价值,又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
刑辩代表法治精神,是司法公正的守护神。未来,鑫诺将持续研究、不断精进刑事辩护业务,带动律所刑辩团队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