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鑫诺动态>“新时期刑事案件辩护的立场与路径”座谈会暨刘建民律师《刑辩者说》新书发布会在鑫诺总部举行

“新时期刑事案件辩护的立场与路径”座谈会暨刘建民律师《刑辩者说》新书发布会在鑫诺总部举行

鑫诺动态2022-09-27
[摘要]“新时期刑事案件辩护的立场与路径”座谈会暨刘建民律师《刑辩者说》新书发布会在鑫诺总部举行

2022年9月2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主办、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承办的“新时期刑事案件辩护的立场与路径”学术座谈会在鑫诺北京总部举行。来自法大、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北理工、社科院十五位法学专家教授参加研讨。


在座谈会上,鑫诺高级合伙人刘建民律师的新书《刑辩者说:反转型刑辩的技战法》发布。与会专家学者以该书为引,用“新时期刑事案件辩护的立场与路径”为主题,围绕“刑事案件司法正义的具体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证据疑难问题的总结与应对、定罪分歧的出现与具体应对、认罪认罚从宽的沟通与实现、企业合规计划在刑事案件中的实践、法检沟通的渠道选择与风险规避、刑事辩护的策略与主要技巧、当事人的思路引导与法制教育、一审与二审在辩护上的不同特点与具体应对”等十个议题展开研讨。


新书发布和学术研讨分别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溯、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晓亮主持。


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谢望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江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曾粤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宏耀、副教授刘坤轮,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祥、王超、袁彬、何挺、黄晓亮,北京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万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五编辑部主任丁春晖。


座谈会气氛热烈,观点突出。既有当前刑辩的前沿理论,也有刑辩实操的具体细节;既有“术”,也有“道”;刑辩者既有严谨治学和办案智慧,又有工作激情和家国情怀。专家学者的理论加持和深入交流,必将推动鑫诺刑辩业务再上新台阶。


发布会宣传图_终.png


现场.jpg

00.jpg

武-正.jpg


座谈会正式开始之前,鑫诺管委会副主任武婕致欢迎词。


江.jpg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溯主持新书发布会。


刘建民.jpg


刘建民律师从“反转型辩护”的称谓、“五个维度、二十个辩点”的刑辩架构观点、新书的结构,以及写作的目的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新书。新书汇集了刘律师十年来经办、指导、合作的较为成功的20个刑辩案例,通过讲述刑辩故事的方式,探讨“反转型辩护”的技战法。在该书中,刘律师提出了“五个维度、二十个辩点”的刑辩架构观点,并以此架构指引,去阅卷、去会见,进而发现问题,充实辩护内容,形成辩护意见。反过来,再检视辩护工作得失,从而避免辩护的失误和遗憾,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书中的刑辩功效论、刑辩关系论、刑辩理想论、刑辩协作论与刑辩技法论一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刑辩体系。刘律师认为,有效辩护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一个律师只要把刑辩当成事业,且时时严谨认真,长期坚持坚定,一定会有大收获、真快乐。


丁.jpg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五编辑部主任丁春晖首先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在谈及《刑辩者说》新书编辑时,丁主任认为,每一个刑辩故事,都是说法论道。每一场刑事辩护,都是绝处求生。这本书有情怀,有文采,可借鉴,易操作,值得一读。


冯.jpg


鑫诺业指委副主任冯向峰代表鑫诺祝贺《刑辩者说》出版发行,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鑫诺律师事务所。鑫诺律师事务所2005年12月成立,以稳健的节奏持续前行,律师人数已稳居北京律所前二十行列,并在深圳、重庆、武汉、南京等一二线城市设有八家分所。鑫诺刑事专业委员会是鑫诺刑辩律师业务提升的平台,刘建民律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是鑫诺刑辩业务的引领者。冯律师指出,律师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成为学者型律师是众多律师渴望达到的境界。各位专家学者到鑫诺研讨交流,是对鑫诺律师的激励。


黄.jpg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晓亮从刘建民律师对《九成宫醴泉铭碑》的临习谈起,认为刑辩律师应当勤奋执着,坚守信念。《刑辩者说》是一本刑辩实务的论著。20个成功案例是作者亲力亲为,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经验的总结,其升华到理性高度,彰显了我国多年来依法治国的伟大成就。刑辩架构的提炼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刑辩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论述、策略技巧的运用,展示出作者极强的沟通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辩护成功的基础。


陈.jpg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指出,在个案中实现司法正义需要刑辩律师的参与和努力。律师要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归纳总结,甘于寂寞。刘律师办理了这么多成功的案件,是值得称赞的。陈教授与大家交流了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谢.jpg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谢望原结合这本新书指出,刑事辩护需要谋略得当,勇谋兼备。律师要敬业认真,善于“全过程辩护”,全力维护当事人权益。在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创新律师文书,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运用各种策略技巧,来实现辩护目的。


梁.jpg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认为,紧扣司法裁判要素,选择辩点,是有价值的。律师要有强大的归纳能力,善于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辩护要专业化、精细化,律师要有职业勇气,有专业理性。律师应当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新成果,提升刑辩的成功率。对于超法规的排除犯罪事由,要关注,可以在辩护实践中积极尝试。


黎.jpg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从情怀和技巧的角度对新书做了评价。律师要有情怀,善待每一个当事人,有情怀才有境界。沟通要有技巧,要准确把握刑辩过程中各种关系,灵活运用。要根据不同角度来调整辩护策略,证据之辩和程序之辩的目的是不同的,所采取策略应有所不同。在对目的、行为等要素考量时,要关注责任要素,也可实现有效辩护的目的。


曾.jpg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曾粤兴结合自己多年的辩护实践,结合新书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和经验。他指出,律师要尊重法官,站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去相处关系。要思路清晰,好的辩护思路才能确保成功。要善于沟通,理性沟通。


王.jpg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祥结合兼职律师活动的经历,主张在刑事辩护中充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努力实现有效辩护。以涉枪案件、虚假诉讼案件为例,强调了法理辩的重点关注内容。从电动车与机动车的不同,分析相关定罪问题。在辩护过程中,要把合法性判断放在首位,然后再考虑合理性。


王超.jpg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超结合本书,从证据法的角度,在发言中指出,刑事辩护要做到结果完美,过程精彩。刑辩技巧应包括“六度”,即热度、深度、温度、尺度、高度和角度,还包括“六有”,即有理、有据、有利、有节、有度和有法,上述技巧需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袁.jpg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袁彬认为,要办出反转型的成功案件,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心思考,全面判断。二是策略到位,理论先行。刑事案件的定罪处罚及其法律适用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刑事法律理论上,我们将定罪和法律适用问题界定为法理层面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同时,要注意一审与二审在辩护上的不同特点,采取具体的应对策略。


何听.jpg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挺认为,新书对程序和证据问题非常重视,体现了刑事一体化的精神,并且指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与发展的展望中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入罪合法,出罪合理,是一种律师应当关注的趋势。司法制度会因政策推动而发生改变,超法规的排除犯罪事由在刑辩中如何运用,这就涉及到均衡辩与政策辩,要融入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注意协同性和对抗性的协调。


刘坤轮.jpg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坤轮认为,刑辩要从生活常识入手,很多案件都是从基本常识判断,他是不是有罪,没罪,基本上都是正确的,然后再找切入点,刑辩者态度应当谨慎。关于刑辩价值,在公益性和商业性之间,通过律师专业性寻找平衡点,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刑辩代表着法治精神,希望有更多的律师坚守。


吴.jpg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宏耀对学术研讨的环节做了总结。从《刑辩者说》的功效论、技法论、关系论等结构来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刑辩论体系,对于刑事辩护业务具有指导意义。刑辩律师不是为罪恶辩护,而是在发现人性的善良。律师要有境界,有情怀,要勤勉尽责。当前,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给刑辩律师提供了较好的机会,谁能做好,全靠自己。


新版尾图-网站.jpg

手机分享